随着“十五五”规划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资本市场也被赋予了新使命——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平台,更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在这一背景下,科创板与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双引擎”,正加速释放制度红利,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信证券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报披露的主板配置权重为47.54%、创业板配置权重为19.29%、科创板配置权重为13.91%,港股配置权重为19.26%。与上一季度相比,创业板和科创板权重显著提升,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科技创新板块的青睐度持续增强。
制度创新筑基,双轨布局赋能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科创板与创业板相继推出重要改革举措。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推出科创板“1+6”改革政策,其中最具创新性的举措是设立“科创成长层”。这一改革通过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标准、更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特征的监管逻辑,为尚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就在10月28日,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三家尚未盈利企业鸣锣上市,正式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标志着这一重要改革举措正式落地见效。截至目前,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已汇聚35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硬科技企业集群。
在这35家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企业中,33家公司已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这些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这一组数据印证了改革的有效性——通过资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