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0亿美元的投资,能否扭转昔日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命运?
“恐怕未必。”
9月1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英伟达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并达成芯片开发协议的消息,虽然为英特尔带来了急需的现金流,并使其更接近AI热潮的核心。但这些只是“战术性胜利”,英特尔真正需要的是“结构性变革”。
英特尔需要分拆自己。
文章指出,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中,英特尔早已落后于台积电。台积电通过专注于为其他公司代工生产半导体,成为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而英特尔则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坚持将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整合在一起,尽管行业趋势已明显转向专业化分工。
代工业务困境凸显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据报道,自2021年公司前CEO帕特·基辛格启动代工业务以来,这项涵盖英特尔所有制造业务的部门一直难以吸引外部客户。
财务数据显示,英特尔代工业务在最新季度实现营收44亿美元,但主要来自英特尔内部,且录得约32亿美元的运营亏损。这一表现凸显了英特尔在与台积电、三星等专业代工厂商竞争中的劣势。
在周四的记者电话会议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一直在评估英特尔的代工服务,但当被问及新的PC和数据中心芯片是否有助于建立该业务时,他选择了回避。黄仁勋赞扬了英特尔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暗示新芯片可能会使用这项技术,但文章评论认为,这对英特尔整体代工业务的推动作